陇西行四首 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它对普通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前两句写战争的惨烈:战士们发誓要消灭匈奴,奋不顾身地战斗,结果五千名穿着华贵貂锦的精锐士兵都战死在边疆。这里"貂锦"指代精锐部队,暗示这些士兵身份不一般,但即便如此也难逃战死的命运。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战争背后的家庭悲剧:最令人心痛的是,那些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白骨的战士,依然是远方妻子梦中思念的活生生的人。诗人用"河边骨"和"梦里人"的强烈对比,把战争的残酷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具体数字"五千"让惨烈程度更直观 2. 通过"貂锦"暗示这些不是普通士兵,连精锐都死伤惨重 3. 最后两句的时空错位手法,把死亡现实与家人期盼形成 heartbreaking 的对比 4. 没有直接说教,但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反战情绪

这种写法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能感受到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伤痛,这正是它打动人心的地方。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