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仁王横山阁

案俯横山跨海来,拂云高阁为谁开。
荒溪古木閒猿洞,明月白沙空钓台。
晓日东风龙夭矫,秋风西峡凤徘徊。
居然静卧江南岸,天堑波涛⑴亦壮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带点寂寥的山水画卷,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开头两句就像电影的开场镜头:一座高阁仿佛从海上跨山而来,气势非凡,但诗人却问"为谁开",给宏伟的景象蒙上一层孤独感,仿佛这美景无人欣赏。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鲜明的画面: - 一边是荒凉的溪流、老树和猿猴的洞穴,另一边是月光下空荡荡的钓台,白沙滩显得格外冷清。 - 清晨的朝阳中,东风里的龙(可能指山势)矫健飞舞;秋日的西峡,凤凰(可能指云霞)流连徘徊。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把自然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这么壮丽的景色居然安静地躺在江南岸边,连天堑般的波涛也显得格外雄壮。这里"静卧"二字用得巧妙,把山水拟人化,仿佛它们是有生命的巨人。

全诗的精髓在于: 1. 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把宏伟与寂寥、动态与静态完美融合 2. 每个景物都充满想象力(如把山比作龙,云比作凤) 3. 在赞美自然壮丽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美景无人识"的淡淡惆怅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山水写得既有磅礴气势,又有灵性生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郑侠

(1041—1119)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