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宣州水西一带的壮丽山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前两句写诗人拄着藜杖出城,很快来到水边,踏上石阶古路穿过青翠的松竹林。这里用"杖藜"这个细节暗示诗人悠闲的游览状态,"一水近"说明风景就在城郊,非常亲民。
中间四句用夸张的比喻勾勒出震撼人心的景观:万丈深渊仿佛悬挂在天边,湍急的溪流一年四季都在寺庙门前奔涌。山泉从开满鲜花的山谷飞泻而下,寺庙的倒影映在如玻璃般清澈的水潭中。诗人用"万仞""八节"等词突出景色的险峻与活力,又用"锦绣谷""玻璃盆"这样精美的比喻让画面既壮阔又秀丽。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彰显自豪感:宣州水西的景色堪称天下绝景,相比之下,阆州城南的风景根本不值一提。这种直接了当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情与骄傲。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山水镜头,从行人漫步的近景,拉到险峰飞瀑的大全景,最后定格在寺庙倒影的特写上。诗人用通俗却形象的语言,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建筑的巧妙融合。
曾纡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布第四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