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壮舞歌
高高在上。
实爱斯人。
眷求圣德。
大拯彝伦。
率土方燎。
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
暮不及晨。
朱光启耀。
兆发穹旻。
我皇郁起。
龙跃汉津。
言届牧野。
电激雷震。
阙巩之甲。
彭濮之人。
或貔或武。
漂杵浮轮。
我邦虽旧。
其命维新。
六伐乃止。
七德必陈。
君临万国。
遂抚八寅。
实爱斯人。
眷求圣德。
大拯彝伦。
率土方燎。
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
暮不及晨。
朱光启耀。
兆发穹旻。
我皇郁起。
龙跃汉津。
言届牧野。
电激雷震。
阙巩之甲。
彭濮之人。
或貔或武。
漂杵浮轮。
我邦虽旧。
其命维新。
六伐乃止。
七德必陈。
君临万国。
遂抚八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明君主的崛起,以及他拯救百姓、革新国家的壮举。全诗充满力量感和画面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先描写乱世景象:天下如同燃烧的柴火般动荡,百姓生活在恐惧中("惵惵黔首"指惊恐的平民),朝不保夕。这里用"如火在薪"的比喻很形象。
接着转折出现希望:红光闪现("朱光"可能指黎明或祥瑞),预示真命天子将从民间崛起。"龙跃汉津"用龙跃出水面的画面,比喻英雄横空出世。
中间用激烈战争场面展现改朝换代的震撼力:军队如雷电般迅猛("电激雷震"),战士穿着坚固铠甲("阙巩之甲"),各族勇士("彭濮之人"指少数民族)奋勇作战,战场惨烈到"漂杵浮轮"(兵器木杵漂在血河上,形容血流成河)。
最后点明革新意义:虽然延续旧国号("我邦虽旧"),但本质是新生("其命维新")。新君主以"七德"(七种美德)治国,最终安定天下("八寅"指八方边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火-光-雷-电"等自然力量比喻历史变革的不可阻挡 2. 战争描写既有宏观气势(电激雷震),又有细节震撼(漂杵浮轮) 3. 传递出乱世中人民对英雄领袖的渴望和新生王朝的期待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