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叹(本六首,今存三首)
绮罗香风翡翠车,清明独傍芙蓉渠。上有云鬟洞仙女,
垂罗掩縠烟中语。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欲传一札孤飞翼,山长水远无消息。却锁重门一院深,
半夜空庭明月色。
深院梧桐夹金井,上有辘轳青丝索。美人清昼汲寒泉,
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馀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惆怅不来照明镜,却掩洞房抱寂寂。
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朝凭南雁信难回,
夜望北辰心独在。汉家茅土横九州,高门长戟封王侯。
但将钟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夜宿寒云卧冰雪,
严风触刃垂旌节。丁年奉使白头归,泣尽李陵衣上血。
垂罗掩縠烟中语。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欲传一札孤飞翼,山长水远无消息。却锁重门一院深,
半夜空庭明月色。
深院梧桐夹金井,上有辘轳青丝索。美人清昼汲寒泉,
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馀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惆怅不来照明镜,却掩洞房抱寂寂。
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朝凭南雁信难回,
夜望北辰心独在。汉家茅土横九州,高门长戟封王侯。
但将钟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夜宿寒云卧冰雪,
严风触刃垂旌节。丁年奉使白头归,泣尽李陵衣上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六叹》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通过三个片段展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遇,核心主题是孤独、失意与坚守。
第一段写深宫美人的寂寞。开篇用"绮罗香风"描绘奢华生活,但"清明独傍"立刻转折,暗示美人虽身处富贵却孤独。她在芙蓉池边等待,云鬟仙女般的形象更反衬出无人陪伴的凄凉。"风月桃李"指美好时光流逝,"沧波久别"说爱人分离。想写信却山长水远,最终只能锁在深院,空对明月。这段生动展现了物质丰裕但精神空虚的状态。
第二段聚焦民间女子的苦闷。梧桐金井本是雅致景象,但女子白天打水时,银瓶(汲水器)跌落暗示希望落空。"迢迢碧甃"写她整天倚栏叹息,不照镜子(怕见憔悴容貌),独自关在房中。这段通过日常细节,展现普通人在命运前的无力感。
第三段转为壮士的悲歌。用汉代苏武牧羊的典故:官员被困塞外,牧羊十九年,"朝望南雁""夜望北斗"写思乡之情。后半段尖锐批判朝廷:贵族只顾享乐(钟鼓悦私爱),不关心忠臣(犬羊为国羞)。最后四句最震撼——使者年轻时出使,归来已白头,泪水中带着李陵(另一位降将)的血泪,暗含对忠诚反遭冷遇的控诉。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三种孤独的对比:宫廷美人、民间女子、忠臣义士,身份不同却同样被困在各自的"牢笼"里。诗人用"寒泉""冰雪""严风"等冷意象贯穿全篇,让读者感受到彻骨的寒意。而最后李陵衣上血的细节,把个人悲剧上升到对时代不公的质问,显示出唐代边塞诗特有的苍劲力量。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