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一例西风里。
谁信汝、此番行色,凄凉如此。
彻骨寒生孤枕梦,蓦地鹊桥波起。
也太觉、一年容易。
昨日洗车明日泪(周君七夕词句。),问人生、哀乐谁能主。
木叶落,君行矣。
谂君无限伤心事。
料难忘、密缝珍重,寒衣曾寄。
薄命儿郎更消得,多少春魂秋气。
只添我、天涯滋味。
日日长亭折杨柳,送行人、却恨归无计。
歌金缕,忘变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金缕曲》以秋风为背景,描绘了一场充满哀愁的离别。全诗用浅近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

开篇"一例西风里"用秋风定下悲凉基调,就像电影开场的一个萧瑟空镜头。诗人用"谁信汝"的反问句式,突出对方离别时的凄凉状态,这种写法比直接描述更有冲击力。

中间部分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来抒情。"彻骨寒生孤枕梦"写独眠的寒冷,"鹊桥波起"用牛郎织女典故暗示相聚短暂。引用"昨日洗车明日泪"这句别人的词,巧妙表达人生悲欢无常的感慨,就像现代人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木叶落,君行矣"六个字画面感极强,落叶与离人相互映衬,这种简洁的写法反而最打动人心。诗人想象对方带着"无限伤心事"远行,特别提到"密缝珍重"的寒衣细节,这种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意象,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最后诗人写自己的感受,用"天涯滋味"形容思念之苦。"日日长亭折杨柳"化用古人折柳送别的传统,但加上了"却恨归无计"的新意,表达对重逢无期的无奈。结尾"歌金缕"呼应词牌,"忘变徵"的典故(古代悲凉的音调)则给全词画上一个余韵悠长的休止符。

全诗就像一封深情的告别信,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比喻都恰到好处,每个细节都饱含真情,把离别的痛苦和人生的无奈写得入木三分。诗人善用问句、典故和意象组合,让普通的生活场景承载厚重的情感,这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