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 江乡无聊,买鲈作鲙,颇动归思,乃谱此解
西风弄暝。
又思引横塘,早催霜信。
白波徐动,鲜鳞跳网,渡头人等。
故乡小别,羲住季鹰归艇。
趁携筐、买向江边,日斜红树风定。
食谱而今须订。
比彫胡味较胜。
正雪松酥腻,细斫并刀,玉花低映。
奈莼丝秋老,只悄和、蜀姜风韵。
尽一箸、解得清馋,酒边滋味重省。
又思引横塘,早催霜信。
白波徐动,鲜鳞跳网,渡头人等。
故乡小别,羲住季鹰归艇。
趁携筐、买向江边,日斜红树风定。
食谱而今须订。
比彫胡味较胜。
正雪松酥腻,细斫并刀,玉花低映。
奈莼丝秋老,只悄和、蜀姜风韵。
尽一箸、解得清馋,酒边滋味重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异乡吃鱼时,突然想家的心情。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秋景思乡(开头部分): 诗人看到西风渐起、水波荡漾的秋景,突然想起家乡。特别是看到渔民捞起活蹦乱跳的鲈鱼时,他联想到西晋张翰(字季鹰)"莼鲈之思"的典故——当年张翰因为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直接辞官回乡。诗人此刻站在江边买鱼,夕阳照着红树,正是最容易想家的时刻。
2. 美食制作(中间部分): 诗人详细描写做鱼生的过程:雪白的鱼肉用快刀切成薄片,像玉花一样晶莹。这里用了"并刀"(山西产的锋利菜刀)、"蜀姜"(四川产的生姜)等具体物件,让人仿佛能看到他认真做菜的样子。他说现在的鲈鱼脍比雕胡饭(一种古代美食)还好吃,说明这鱼确实新鲜美味。
3. 滋味乡愁(结尾部分): 但吃着吃着,诗人发现再好的调料也替代不了家乡味——莼菜已经过季变老,只能靠姜调味。最后他放下筷子,在酒意中品出了更深的滋味:原来想家这种感觉,就像喝酒一样,第一口是鲜美的,回味时却带着苦涩。
整首词的妙处: - 用"鲈鱼"这个关键物,把眼前景、家乡事、历史典故串在一起 - 从"看鱼→买鱼→做鱼→吃鱼"的日常小事,自然过渡到乡愁 - 最后"酒边滋味重省"的描写,把想家比作饮酒的回甘,非常打动人
就像我们现代人在外地吃到家乡菜时,嘴里尝着美味,心里却泛起酸楚一样,这首词把这种复杂情绪写得既具体又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