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云寺书事三

山前咫尺市朝赊,垣屋萧条似隐家。过客不须携鼓吹,野塘终日有鸣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宁静自然的乡村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传递出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山前咫尺市朝赊,垣屋萧条似隐家"用空间对比的手法:虽然离城市很近(咫尺),却感觉很远(赊),破旧的围墙房屋(垣屋萧条)反而像隐士的居所。这种反差暗示了心理距离比实际距离更重要,只要心境超脱,近在城边也能获得隐居的意境。

后两句"过客不须携鼓吹,野塘终日有鸣蛙"更妙:不需要达官贵人出行时的乐队仪仗(鼓吹),因为田野池塘里的蛙鸣就是最自然的乐章。这里用蛙鸣替代人工音乐,既表现了对朴素自然的喜爱,也暗含对世俗排场的淡泊。

全诗的精髓在于:通过"市朝"与"隐家"、"鼓吹"与"鸣蛙"的对比,展现了一种"闹中取静"的生活智慧。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宁静不在于地理位置的偏远,而在于心境;最动人的音乐不是人工的排场,而是自然的馈赠。这种对简朴生活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向往的境界。

张载

张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亢与张载、张协二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