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割爱天文动,敦和国步安。仙姿归旧好,戎意结新欢。
并命瞻鹓鹭,同心揖蕙兰。玉箫临祖帐,金榜引征鞍。
广陌双旌去,平沙万里看。海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突兀阴山迥,苍茫朔野宽。毳庐同甲帐,韦橐比雕盘。
义著亲胡俗,仪全识汉官。地邻冰鼠净,天映烛龙寒。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碛分黄渺渺,塞极黑漫漫。
欢味膻腥列,徵声by僸攒。归期先雁候,登路剧鹏抟。
上客离心远,西宫草诏殚。丽词传锦绮,珍价掩琅玕.
百两开戎垒,千蹄入御栏。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尚德曾辞剑,柔凶本舞干。茫茫斗星北,威服古来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张员外的大臣从北方边境返回朝廷的盛况,充满了喜庆氛围和家国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归途的壮阔景象 诗人用"平沙万里""阴山苍茫"等画面,展现张员外穿越辽阔沙漠、翻越阴山的艰辛旅程。"海云侵鬓""边月残眉"的拟人化描写,更让读者感受到边塞风霜在使者身上留下的痕迹。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就像用文字绘制了一幅边塞归程图。

二、民族交融的深意 诗中"义著亲胡俗,仪全识汉官"等句,透露出张员外成功促进了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交流。通过"毳庐(毛毡帐篷)与甲帐并列""韦橐(皮袋)与雕盘同陈"的对比,展现两种文明和谐共处的场景,这在古代民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三、凯旋的荣耀时刻 后段用"百两开戎垒""千蹄入御栏"等夸张笔法,描写使团归来的盛大场面。"麟阁""凤城"等皇家意象,配合"瑞光""喜气"的喜庆描写,既赞美了张员外的功绩,也暗含对国家强盛的喜悦。结尾"威服古来难"的点睛之笔,升华了全诗主题。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将个人荣归与民族和睦、国家强盛巧妙融合,通过边塞风物与宫廷盛况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诗中"戎意结新欢"等句,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意义。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