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送别
白蘋洲,有芦花似雪,人在木兰舟。
祖帐方开,骊歌未暌,斜照半入江楼。
话不了、缠绵意绪,早归鸿、相唤落沙头。
红蓼丹枫,青烟碧草,总为供愁。
此去几时重见,怅秾华易谢,零雨难收,落浦波空,渭城柳尽,欲饮还又回眸。
恨只恨、无情海水,趁归风、辄向西流。
毕竟难留,一宵长似三秋。
祖帐方开,骊歌未暌,斜照半入江楼。
话不了、缠绵意绪,早归鸿、相唤落沙头。
红蓼丹枫,青烟碧草,总为供愁。
此去几时重见,怅秾华易谢,零雨难收,落浦波空,渭城柳尽,欲饮还又回眸。
恨只恨、无情海水,趁归风、辄向西流。
毕竟难留,一宵长似三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深情的送别场景,情感细腻动人。
开篇以“白蘋洲”和“芦花似雪”勾勒出一幅秋日江边的画面,芦花随风飘舞,像雪一样洁白,而离人正乘着小船准备远行。送别的宴席刚刚开始,离别的歌声还未停歇,夕阳的余晖已经洒在江边的楼上。两人有说不完的缠绵话语,可南归的大雁已经落在沙滩上,仿佛在催促离别。
红蓼、丹枫、青烟、碧草,这些秋天常见的景物,此刻都成了愁绪的化身。词人感叹: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消逝,就像细雨绵绵,难以停歇。江边的波浪静静流淌,岸边的柳树也已凋零,想举杯痛饮,却又忍不住回头张望。
最让人无奈的是那无情的海水,趁着归去的风,偏偏向西流去——就像离人不得不远行。终究是留不住啊,这一夜,漫长得仿佛三年。
精髓与魅力: 1. 画面感强——通过“芦花似雪”“红蓼丹枫”等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秋日江边,感受到离别的氛围。 2. 情感真挚——没有夸张的悲痛,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话不了”“回眸”等细节,展现依依不舍之情。 3. 以景衬情——自然景物(雁、柳、海水)都被赋予情感,成为离愁的象征,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 4. 时间对比——“一宵长似三秋”夸张却真实,凸显离别时的煎熬。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能让读者共情那种“舍不得却不得不放手”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