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观鳌山诗

盛时调玉烛,佳节灿华灯。
象纬当黄道,鳌峰拥帝京。
金莲春放早,宝月夜同明。
圣寿天长久,讴歌乐太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上元观鳌山诗》描绘的是古代元宵节的热闹景象,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1. 节日氛围 开篇用"调玉烛"(调整精美的蜡烛)和"灿华灯"(点亮华丽彩灯)直接带出元宵节灯火辉煌的场景,就像今天春节挂灯笼一样,充满喜庆。

2. 壮观灯景 "鳌峰"指的是用彩灯堆成的山形灯组(类似现代灯会展出的巨型灯饰),"帝京"说明这是京城里的庆典。诗中把灯山比作天上星辰落在人间大道上,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

3. 昼夜皆美 "金莲"指莲花灯,说春灯早早点亮;"宝月"描写元宵夜的月亮与彩灯交相辉映。这两句用昼夜对比,展现节日全天候的热闹。

4. 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既祝福皇帝长寿,又歌颂太平盛世。这种祝福放在元宵背景下,显得格外自然,就像我们今天过节时说的吉祥话。

5. 艺术特色 全诗像一组镜头:先拍全景(满城灯火),再推近景(灯山细节),最后定格在明月与彩灯同辉的画面。用"金莲""宝月"等明亮意象,营造出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本质上,这是首古代"节日朋友圈文案",用最华丽的语言记录最热闹的节日,既展现盛世气象,又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节日喜悦。

朱高炽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即明仁宗(1424年-1425年在位),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其陵墓建造得庄严简朴,象征着他的统治作风。朱高炽有10子7女;其中9子4女成年。长子朱瞻基为他与张后所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