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巡洛阳的盛况,展现了皇权威仪与百姓拥戴的场景。
前两句"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用对比手法,写皇帝车驾在东边停留已久,西边百姓翘首期盼。这里"龙驾""翠华"都指代皇帝仪仗,通过百姓视角烘托出皇家气派。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巡游场景:皇帝不仅考察山川物产,更体察民情;随行官员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皇帝。"宫观岂为家"一句点明皇帝不以宫殿为家,而是心系天下。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洛阳百姓对皇帝巡幸毫无怨言,反而觉得时间太短。"非赊"用现代话说就是"不嫌多",生动表现了百姓对明君的拥戴之情。
全诗最妙处在于:表面写皇家排场,实则通过百姓反应来歌颂明君治世。没有直接赞美之词,却用"无怨思""更非赊"这样的百姓心声,含蓄地表达了政治清明的主题。这种以平民视角写皇家事务的手法,既保持了颂诗的庄重,又增添了真实感人的力量。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