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译文及注释

南京犀(xī)(pǔ)道,四月熟黄梅。
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
犀浦道:属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zhàn)湛长江去,冥(míng)冥细雨来。
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湛湛:水深而清。冥冥:昏暗。

茅茨(cí)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竟日蛟龙喜,盘涡(wō)与岸回。
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盘涡:急水旋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注释
犀浦道:属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湛湛:水深而清
冥冥:昏暗
盘涡:急水旋涡

赏析

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壮阔。

诗中的“南京”是指现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在四川郫县的犀浦镇就是当年犀浦县治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四月梅雨时节的景象,充满生动的画面感和自然力量。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南京犀浦道在四月迎来了黄梅成熟、雨水丰沛的季节。"湛湛长江"用叠词强调江水的深广浩荡,而"冥冥细雨"则传神地表现出细雨迷蒙、天地相连的朦胧感,一壮阔一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雨季的生活场景:茅草屋顶因稀疏容易被雨水浸湿,浓密的云雾久久不散。这里通过"茅茨"和"云雾"两个意象,既写出了雨季的潮湿闷热,也暗示了人们生活的困顿不便。

最后两句突然笔锋一转,用蛟龙的欢喜来表现雨季的另一种生机——终日雨水让蛟龙(可理解为自然力量的象征)欢腾不已,江水在岸边形成漩涡回旋。这里通过拟人手法,把雨季写得充满野性的生命力,让原本潮湿沉闷的梅雨季节突然变得灵动起来。

全诗最妙处在于:诗人没有单纯抱怨雨季的烦闷,而是既如实写出生活的不便,又欣赏着雨季独特的自然之美。这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豁达的心态,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