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会 暮秋蘧庵先生自吴中归词以讯之

飒沓梧宫叶,舞遍西风,又送人归也。稻粱吴地俭,天外雁、拣尽寒汀空下。

谁识故将军,只亭尉、偏工醉骂。王和霸。铜仙月中,如铅泪泻。

剡曲兴尽王猷,懒心情、最聊萧难画。买烟航雨艇,归计稳、入手碧鲈红鲊。

我倚垫巾楼,见君蒲帆恰卸。隔水榭。一尺钓丝堪对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送别友人归乡的情景,充满了萧瑟秋意和人生感慨。

上片用秋风扫落叶的景象开篇,"飒沓梧宫叶"三句生动描绘了落叶在西风中飞舞的画面,暗喻友人即将启程归乡。接着用"稻粱吴地俭"暗示吴中(苏州一带)生活不易,连大雁都找不到食物,只能空着肚子飞走。这里用大雁的困境暗指友人在外谋生的艰辛。

"谁识故将军"几句借用汉代李广的典故,说真正的英雄无人赏识,反而被小官吏欺辱,表达了对现实不公的愤懑。"王和霸"三句更是借铜人流泪的典故,暗喻朝代更迭的沧桑。

下片写友人归隐的闲适生活。"剡曲兴尽"用王子猷雪夜访友的典故,说友人已经厌倦了奔波,只想安静隐居。"买烟航雨艇"几句生动描绘了友人回乡后钓鱼吃鲈鱼的惬意生活,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倚垫巾楼"到结尾,是写词人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垫巾楼是词人所在之处,看着友人的船帆落下,想象着将来可以隔着水榭一起钓鱼,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对重逢的期待。

全词通过秋景渲染离情,用典自然不晦涩,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落在真挚的友情上,读来感人至深。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