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深秋时节思念家乡的孤独画面。
开篇"高秋客未还"直接点明时间(深秋)和身份(漂泊在外的游子),用"未还"二字道出对归家的渴望。"何处望乡关"用疑问语气强化了这种无家可归的迷茫感。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孤独: - "乔宇苍烟外":远处的房屋笼罩在青色炊烟中,暗示别人的温馨生活 - "孤亭落照间":夕阳下的孤亭与游子形单影只的身影相互映照 - "雨晴山觉近":雨过天晴时,山看起来更近了,但实际距离并未改变 - "潮满水如闲":潮水涨满时看似平静,暗喻游子表面平静内心汹涌
结尾"目断峒阳路,归云不可攀"最为动人: - "目断"写尽极目远眺的专注 - "峒阳路"是想象中的归乡之路 - 把飘过的云比作"归云",想攀附云朵回家却不可得,这个想象既浪漫又心酸
全诗妙在: 1. 用"孤亭""苍烟""落照"等意象自然烘托孤独感 2. "山近""水闲"的错觉生动体现思乡的煎熬 3. 结尾攀云的奇想,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变得可视可感 4. 通篇没有直接说"我想家",但每个景物都在诉说乡愁
就像用一组电影镜头:从苍茫的远景(炊烟中的房屋),拉到中景(夕阳孤亭),最后特写游子仰望云朵的侧影,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那种"看得见家,却回不去"的惆怅。
张德容
张斛,字德容,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徽宗时曾知武陵。金灭辽后,被索北归,仕金为秘书省著作郎。事见《中州集》卷一。今录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