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坐看诸山,颇涉遐思,拈此自解。
平生疏懒,尽意中山水,眼前放过。
一到桂林形势异,硬把千峰围我。
南郭子綦,枯容憔色,隐几堪同坐。
嵯峨如画,苍玉纵横堆垛。
曾记安石当年,从容蜡屐,准拟云间卧。
雁荡环城今日事,临绝曾无一个。
却羡于湖,靖江作帅,水调声声破。
东还海道,旧约重寻差可。
一到桂林形势异,硬把千峰围我。
南郭子綦,枯容憔色,隐几堪同坐。
嵯峨如画,苍玉纵横堆垛。
曾记安石当年,从容蜡屐,准拟云间卧。
雁荡环城今日事,临绝曾无一个。
却羡于湖,靖江作帅,水调声声破。
东还海道,旧约重寻差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桂林看山时的感受和联想,语言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上片开头说自己平时懒散,常常错过眼前美景。但一到桂林就不同了,这里的山峰像主动围过来似的。作者把自己比作古代隐士南郭子綦,觉得可以和这些山峰像朋友一样对坐。那些山峰像苍翠的玉石,层层叠叠堆成壮观的画面。
下片开始联想历史人物:想到东晋谢安(安石)当年穿着木屐游山玩水的潇洒;又想到现在桂林城边的雁荡山,却没有一个像谢安那样的高人。转而羡慕南宋词人张孝祥(于湖)在靖江当官时,能写出《水调歌头》这样的好词。最后表示自己还是想走海路东归,实现过去未完成的约定。
全词妙在把硬邦邦的山峰写得有温度:它们会主动"围"人,能和人"对坐",像会说话的伙伴。通过古今对比,既展现桂林山水的奇特,又流露作者向往自由、怀念故人的心思。最后那句"旧约重寻"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山水之间还藏着许多未说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