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公节帅为余营室阿城之旁筑圃数亩以资种菜作此奉谢

我生四十载,赁屋苕溪皋。寸土非我有,愧彼墙上蒿。

蝎来走秦陇,旅舍悲寂寥。安知万里外,享此堂宇高。

暖日辉重檐,微风通疏寮。白翻一渠水,翠拂千柳条。

谁为经营之,大将拥节旄。高牙罗壮士,广厦留吾曹。

平生九九术,宁足虚席招。正当自隗始,适馆多英髦。

公家西子湖,百顷堆烟涛。楼台亦未起,惜哉戎马劳。

侧想功成归,岸帻湖上桥。访公话西事,一系苕溪桡。

阿城富蔬果,薄采堪盈筐。手足劳有获,食之尤味长。

我既居此屋,堂户生辉光。还乞数亩地,树艺屋之旁。

引水别筑渠,垒土旋成墙。帐下貔虎士,畚锸十日忙。

默计斯圃成,耒耜我手将。人苋紫成列,兔葵青分行。

豆棚接瓜架,络纬鸣宵凉。在昔英雄人,闭户时晦藏。

辛苦学种菜,猛志仍飞扬。我固非其徒,聊辟蓁芜荒。

力耕无寄托,实事求充肠。赋命况穷薄,福泽宜自量。

终朝饱鱼肉,无乃天所殃。我郡勤育蚕,亦复识其方。

父老倘顾问,尚能言种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四十岁的文人写给帮助他安家的将军的感谢信,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从漂泊到安居的心路历程。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漂泊的辛酸(前8句) 诗人说自己四十年来一直在浙江苕溪边租房住,连一寸土地都没有,像墙头草一样无根。后来被迫到陕西甘肃一带谋生,在简陋的旅舍里倍感孤独。没想到在离家万里的地方,竟能住上高大明亮的房子。

2. 新家的喜悦("暖日辉重檐"至"岸帻湖上桥") 这段用阳光、微风、流水、柳条等意象描绘新居环境,特别感谢将军("大将拥节旄")不仅派士兵帮忙建房,还留出空地让他种菜。诗人谦虚表示自己虽然懂些算术,但配不上这样的礼遇,期待将军战功归来后,能一起在西湖边聊天。

3. 田园生活的满足("阿城富蔬果"至"实事求充肠") 详细描写分到菜地后的生活:士兵们用十天时间帮他修渠垒墙,他亲自种下苋菜、葵菜,搭起豆棚瓜架。夜里听着虫鸣,虽然比不上古代英雄(暗指刘备种菜典故)的抱负,但踏实种菜填饱肚子让他很知足。

4. 知足常乐的人生观(最后8句) 诗人认为命运已经待他不薄,天天大鱼大肉反而会遭天谴。最后不忘补充自己还懂养蚕种桑,如果乡亲们需要可以传授技术,展现出一个接地气的读书人形象。

全诗魅力在于: - 用"墙上蒿""络纬鸣宵凉"等鲜活比喻让场景跃然纸上 - 不掩饰穷困("赁屋""旅舍悲寂寥"),也不夸大感激,情感真挚 - 把种菜养蚕这些日常琐事写得充满诗意 - 透露出"有多大碗吃多少饭"的务实智慧

本质上是一个古代"北漂"遇到贵人后,通过劳动获得尊严的温暖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