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祭祀仪式的尾声场景,用简洁的语言传递出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前两句"礼终肆类,乐阕九成"直接点明仪式结束——所有礼仪程序已完成,庄重的九遍乐章也演奏完毕。这里的"九成"指古代最高规格的乐章演奏次数,凸显祭祀的隆重程度。
中间四句是祭祀者的内心独白:他们仰望神灵的圣明,惭愧自己供奉的祭品不够丰盛("顾惭菲奠"),又因神灵驾着云车久未降临而焦虑("久驰云輧")。这些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古人既崇敬又忐忑的真实情感。
最后两句"瞻荷灵泽,悚恋兼盈"是全诗精华——当终于感受到神灵恩泽时,人们既充满敬畏("悚"),又怀抱着依恋之情。这种矛盾而真挚的情感,正是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核心:对超自然力量既保持距离又渴望沟通的双重态度。
全诗短短八句,就像一帧浓缩的古代祭祀纪录片:我们既看到仪式流程,又感受到参与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更体会到中国文化中"敬天法祖"的精神内核。诗人用最精炼的文字,让现代读者也能穿越时空,触摸到千年前那场祭祀中跳动的人神情感。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