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老子庙应诏诗
虚无推驭辨。
寥廓本乘蜺。
三门临苦县。
九井对灵溪盛丹须竹节。
量药用力圭。
石似临卭芋。
芝如封禅泥。
毻毛新鹄小。
盘根古树低。
野戍孤烟起。
春山百鸟啼。
路有三千别。
途经七圣迷。
唯当别关吏。
直向流沙西。
寥廓本乘蜺。
三门临苦县。
九井对灵溪盛丹须竹节。
量药用力圭。
石似临卭芋。
芝如封禅泥。
毻毛新鹄小。
盘根古树低。
野戍孤烟起。
春山百鸟啼。
路有三千别。
途经七圣迷。
唯当别关吏。
直向流沙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老子庙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神秘色彩和道家思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的宏大想象 诗开头用"虚无""寥廓"这样空灵的词,形容老子(道家创始人)的思想像驾驭着虚无、乘着彩虹般宏大玄妙。这里用形象比喻展现道家思想的深远。
2. 庙宇环境的描写 中间部分细致刻画老子庙周围环境:三门对着苦县(老子故乡),九口井对着灵溪,炼丹需要竹节,量药要用玉圭。这些细节既真实又神秘,让人感受到道家修炼的氛围。
3. 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 诗中"新鹄小""古树低""孤烟起""百鸟啼"等描写,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山野画卷,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4. 旅途的象征意义 最后提到"三千别路"和"七圣迷途",暗示求道之路充满岔路和迷惑。而"直向流沙西"的结尾,既指老子西去的传说,也隐喻追寻真理需要坚定方向。
全诗通过具象的景物描写和抽象的哲理思考相结合,既展现了对道家圣地的崇敬,又透露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语言上虚实相生,既有"炼丹""灵芝"等道教元素,又有"孤烟""百鸟"等生活化描写,读来既感玄妙又不失亲切。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