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陆四

别酒重开上驿楼,骊歌声里看吴钩。
种鱼有术龙君老,相马无经骥子羞。
疏雨过城槐叶暗,夕阳连水木奴秋。
还家记与猿公语,不见书生万户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陆四分别时的场景,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联写两人在驿站楼上饮酒告别,耳边回荡着离别的歌声,手里把玩着吴钩(一种兵器)。这里用"重开"暗示这不是第一次分别,离别的无奈感更浓。"吴钩"则暗含壮志未酬的意味。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养鱼高手龙君已老,相马专家伯乐不在。意思是纵然你有才华(像能养鱼的龙君、千里马骥子),但无人赏识(没有相马经),也只能空留遗憾。这是对怀才不遇的感叹。

颈联写景:细雨过后城中槐叶暗淡,夕阳映照下江边的柑橘树(木奴)显得萧瑟。用"暗"和"秋"字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景中有情。

尾联最耐人寻味:回家后记得和山中的隐士(猿公)聊聊,你看那些读书人,有几个能封侯拜相呢?这是用自嘲的语气安慰友人,说功名富贵都是虚的,不如归隐山林来得自在。表面豁达,实则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全诗妙在把离别的伤感、对现实的无奈都融入景物和典故中,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特别是最后两句,看似洒脱,细品却带着苦涩,把古代文人那种"求功名不得,说归隐不甘"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郑琰

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