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灵岩怀古,次柳屯田韵
廿年游屐几人偕。
吊古酹愁淮。
馆娃宫井,艳迹费疑猜。
纵使长廊,屧响能听得,怕勾践重来。
粉光腻水灵岩好,酸风射,已尘埃。
但回首、夕阳西下,莫徘徊。
漫说鸱𡗝,一棹归湖去,任秋老琴台。
吊古酹愁淮。
馆娃宫井,艳迹费疑猜。
纵使长廊,屧响能听得,怕勾践重来。
粉光腻水灵岩好,酸风射,已尘埃。
但回首、夕阳西下,莫徘徊。
漫说鸱𡗝,一棹归湖去,任秋老琴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借西施的故事,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词人站在灵岩山上,看着当年吴王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遗址,思绪万千。
上片写眼前实景:二十年来,多少人来这里怀古,对着淮水(代指吴国故地)借酒消愁。馆娃宫的古井、传说中西施走过的长廊,这些香艳的传说真假难辨。词人想象,就算现在还能听到当年西施木屐踏响长廊的声音,恐怕越王勾践(灭吴的仇敌)也不敢再来了——暗示繁华早已烟消云散。
下片转入感慨:灵岩山风景虽美,但刺骨的冷风提醒着这里早已布满尘埃。词人劝自己别在夕阳下徘徊怀古,更别学范蠡(传说中化身为鸱夷子皮,带西施泛舟归隐)逃避现实。不如像秋天的琴台(象征高雅情操)一样,坦然面对历史变迁。
全词用"酸风射""尘埃"等冷峻意象,打破对香艳传说的浪漫想象。最后"任秋老琴台"的洒脱,展现了看透历史沧桑后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