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都护赴安西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为送别一位名叫赵都护的将领前往西域安西都护府任职而写的。全诗通过赞美赵都护的才能和品德,表达了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

诗歌开篇就说"将相有更践",意思是将军和宰相这样的高位需要有人轮流担任,但"简心良独难"——要找到一个真心实意、品德优秀的人却很难。这里是在夸赞赵都护是个难得的好人选。

接下来描写赵都护的军事才能:"远图尝画地"说他善于谋划战略,"超拜乃登坛"指他被破格提拔。后面用"昆山序"(昆仑山)和"渤海"来比喻他统领的军队规模宏大。

诗中特别称赞赵都护体恤百姓:"义无中国费"是说他不浪费国家资源,"情必远人安"指他关心边疆百姓的安定。这些都是古代优秀将领应有的品质。

后半部分继续赞美赵都护文武双全,说他既有文采又懂军事。"自然来月窟"等句用神话传说来比喻他的威名远播,连西域的敌人都闻风丧胆,不需要大动干戈。

最后几句是祝福:虽然西域路途遥远、气候寒冷,但相信赵都护一定能建功立业、封侯拜将。"征马去啴啴"这个象声词生动地描绘出征战马嘶鸣的景象,给全诗增添了豪迈的气势。

整首诗语言庄重又不失气势,通过多个角度的赞美,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将领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