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仙居观

往岁真人朝玉皇,四真三代住繁阳。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烟锁翠岚迷旧隐,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从白鹿岩前往,应许潜通不死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道观景象,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前四句讲的是道观的历史渊源:早年有得道高人在这里修炼,后来飞升天界拜见玉皇大帝。这里曾经住过好几代修道之人,他们炼丹成功,最终踏着彩云升天而去。诗人用"四真三代"这种具体数字,让传说显得更真实可信。

中间两句转到眼前实景:现在的道观被云雾笼罩,青山若隐若现,当年的修仙痕迹已经难以寻觅。道观里的水池像一面寒镜,倒映着秋天的光影。这里用"锁"和"凝"两个动词,把静止的景物写得很有质感,云雾像锁链,池水像凝固的镜子。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他时常沿着白鹿出没的山路来到这里,觉得这里应该还暗藏着通往长生世界的秘密通道。"白鹿"在道教中是仙人的坐骑,"不死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些意象都充满道教色彩。

全诗最妙的是把现实景物和神仙传说自然融合,道观的云雾、水池在诗人笔下都带着仙气。通过今昔对比,既写出了道观的神秘氛围,又流露出对修仙生活的向往。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又能体会那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