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钓台为背景,用生动的比喻和犀利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蔑视。
前两句写景气势磅礴:把连绵的青山比作奔腾的骏马和飞舞的巨龙,又用"沧海东来"展现浩荡气象,这种动态的山水描写暗喻着不受拘束的自然力量。
后两句转入议论:诗人自称"狂奴",并非真的轻视权贵(万乘指帝王),而是用反诘语气点破一个残酷现实——世间人人都活在无形的牢笼中。这里的"牢笼"既指功名利禄的束缚,也暗含对当时社会体制的批判。
全诗妙在将自然界的自由奔放与人类社会的种种约束形成强烈对比,最后一句"谁不受牢笼"的反问尤其发人深省,让读者在感受到山水壮阔之余,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处境。这种借景抒怀、以小见大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贡师泰
(1298—1362)元宁国府宣城人,字泰甫,号玩斋。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