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同蒋明亚叟熙载夜登清微亭

土润伏新金,阳歊困亭午。
曦御驻片骖,朱光彻厚土。
鸟雀噪阶除,蛙蚓鸣草莽。
簿领抗尘容,茅檐庇环堵。
蜂虿乱绳床,蚊虻隐雷鼓。
棕拂徒尔为,青蝇敢予侮。
避喧空百虑,对食但三吐。
举箑未摇风,挥汗已成雨。
那能速冠巾,谁复对宾主。
岂唯眩生花,坐觉气如缕。
南方有高楼,兀然蔽华宇。
抠衣倦跻攀。策杖愁伛偻。
俄顷叩云端,飘萧开洞府。
新凉飒尔来,旧暑脱然愈。
清池涌波澜,疏昨穿牖户。
夜气袭冰霜,月明粲珪珇。
乌鹊倦飞还,游鱼清可数。
珍果走金盘,清谈挥玉尘。
群籁正嚣嚣,幽梦方栩栩。
何当食琼浆,一夕生毛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炎炎夏日里,诗人与友人夜登凉亭避暑的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从酷热到清凉的奇妙转变。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酷暑煎熬(开头到"坐觉气如缕") 用"土里金属发烫"、"阳光刺眼"等比喻写正午的燥热,鸟蛙乱叫、蚊虫轰炸的细节让人身临其境。连用"举扇就出汗"、"热得头晕眼花"等生活化描写,把暑热难耐写得十分传神。

2. 登亭转场("南方有高楼"到"游鱼清可数") 爬楼过程用"弯腰拄杖"的细节突出疲惫,但到达瞬间笔锋一转:云端凉亭像神仙洞府,月光如美玉照亮水池。这里"热汗变凉风"的对比特别强烈,连鱼群都看得清清楚楚。

3. 惬意夜话(最后八句) 最精彩的是结尾:暑气消散后,朋友们吃着水果高谈阔论,虫鸣成了催眠曲。最后"真想喝仙露变神仙"的幻想,把夏夜清凉的愉悦感推到极致。

全诗妙在三点: - 像电影镜头般由热转凉,层次分明 - "蚊子像打雷"、"月亮像玉器"等比喻新颖有趣 - 通过汗湿衣衫、弯腰爬楼等真实细节引发共鸣

这种把日常体验写出仙气的功力,正是古人写诗的绝活——再普通的事,经过诗笔点化就变得美妙动人。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