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庚寅端午和敏庵韵
天节当重午。
画堂开、艾香蒲绿,暑风清序。
如雪鲥鱼来江市,味厌葡萄新醑。
算未抵、伤时情绪。
落尽春华红榴烂,隔高枝、蝉噪莺无语。
芳日换,问谁主。
千年沉怨空回顾,甚当时、纫兰佩芷,早随尘土。
湘水无灵悠悠去,剩有龙舟箫鼓。
看众醉、独醒更苦。
泽畔行吟谁知者,等词人、泪眼歌金缕。
休赋鵩,且投黍。
画堂开、艾香蒲绿,暑风清序。
如雪鲥鱼来江市,味厌葡萄新醑。
算未抵、伤时情绪。
落尽春华红榴烂,隔高枝、蝉噪莺无语。
芳日换,问谁主。
千年沉怨空回顾,甚当时、纫兰佩芷,早随尘土。
湘水无灵悠悠去,剩有龙舟箫鼓。
看众醉、独醒更苦。
泽畔行吟谁知者,等词人、泪眼歌金缕。
休赋鵩,且投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端午节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上片开头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堂屋里挂着艾草和菖蒲,夏风吹来很舒服。市场上新鲜的鲥鱼像雪一样白,新酿的葡萄酒也很美味。但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比不上作者内心的伤感。春天已经过去,石榴花也凋谢了,树上的蝉在叫,黄莺却沉默不语。美好的时光在流逝,这一切由谁主宰呢?
下片转入更深沉的思考。作者想到千年前的屈原,他佩戴香草的高洁品格早已化为尘土。湘江的水默默流淌,人们用赛龙舟、吹箫打鼓来纪念他,但大多数人只是凑热闹,真正理解屈原的人很少。就像屈原当年在江边独自吟诗一样,现在词人含着眼泪写下这首《金缕曲》。最后作者说:不要写那些不祥的预言了(指贾谊的《鵩鸟赋》),还是来纪念屈原吧(投黍指祭祀屈原的仪式)。
这首词的魅力在于: 1. 通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 用对比手法:热闹的节日气氛 vs 作者内心的孤独 3. 借古喻今,把屈原的遭遇与自己的心境联系起来 4. 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如"如雪鲥鱼"、"落尽春华"等) 5. 表达了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整首词既有节日的气氛,又有人生的哲理,读来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