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皖伯台韵,答心斋吊黄侍中观

明诏削藩颁,参军语作蛮。山僧多事出,世将弃师还。

波咽秦淮水,风寒皖国山。当时方正学,血染石同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忠诚志士的哀悼和对政治悲剧的反思。

前两句讲的是明朝削藩政策引发的动荡:皇帝下令削弱藩王权力,导致参军(军官)们说话都带着不满。这里用"语作蛮"形容军官们愤怒得像蛮族一样粗野。

中间四句用具体场景描写战乱惨状:山里的和尚本不该参与俗世,却被迫卷入纷争;将军们抛弃军队逃跑。秦淮河的水在呜咽,皖地的山风刺骨,用自然景物烘托悲凉氛围。

最后两句提到方孝孺(明朝忠臣,因反对朱棣被灭十族),用他鲜血染红石头的典故,暗示黄观(诗中悼念对象)和方孝孺一样,都是宁死不屈的忠烈之士。全诗通过历史画面叠印,让读者感受到政治斗争中理想主义者的悲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