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书斋小松二首
孤根生远岳,移植翠枝添。自秉雪霜操,任他蜂蝶嫌。
微阴连迥竹,清韵入疏帘。耸势即空碧,时人看莫厌。
得地已经岁,清音昼夜闻。根涵旧山土,叶间近溪云。
野鹤望长远,庭花笑不群。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
微阴连迥竹,清韵入疏帘。耸势即空碧,时人看莫厌。
得地已经岁,清音昼夜闻。根涵旧山土,叶间近溪云。
野鹤望长远,庭花笑不群。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被移植到书斋旁的小松树,通过松树的品格和境遇,表达了诗人高洁自持、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第一首写小松的来历和品格。松树原本生长在遥远的山岳,被移植后依然保持翠绿。它天生具有不畏严寒的品格,即使被蜂蝶嫌弃也不在乎。稀疏的竹影和清雅的松韵透入帘内,松树高耸入云的姿态显得格外醒目,诗人提醒人们不要看腻了它。这里松树象征清高孤傲的君子,虽然不被世俗理解,但依然坚守本心。
第二首写小松的生长状态。松树扎根一年,日夜发出清响。它的根还带着故乡的泥土,枝叶间飘荡着溪边的云气。野鹤对它遥望致意,庭花在它面前显得俗气。诗人点明深意:只有在万木凋零的寒冬,人们才能分辨出松树与其他树木的不同。这里用对比手法,通过野鹤、庭花的衬托,突出松树卓尔不群的品格,暗示真正的高洁之士要在逆境中才能显现价值。
全诗借物喻人,通过小松树表达了对独立人格的赞美。诗人以松自况,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尘世,但始终保持高洁情操,不会因外界评价而改变初衷。最后两句特别深刻,指出真正的品格往往在艰难时刻才显现,就像松树在寒冬中才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读者在欣赏松树形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