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区启图出补平山

时至万物肃,繁霜惨萧辰。
陀城眺落日,滉瀁越江濆。
虎豹守阊阖,戒徒何駪駪。
帝学准过庭,高步康天屯。
手中治安策,垂老方投入。
昔借当阳宰,朱华植汉滨。
草木列兵卫,羽骑逃逡巡。
襄雒天下枢,两藩蒙诟訰。
貔貅百万尽,宫阙摧为薪。
如何弹丸吏,鼓行气益震。
在疚阻奇捷,释袹当绝伦。
断鳘炼五石,挥戈回朱轮。
栖栖五斗粟,鞅鞅百年身。
藏弓谢圭绂,要之江南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将的悲壮人生,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际遇的对比,传递出深沉的家国情怀。

开篇用"万物肃杀""寒霜萧瑟"的深秋景象,暗示时代环境的严酷。诗人站在陀城远眺落日,眼前是汹涌的江涛,这个画面既壮阔又苍凉,为全诗奠定了悲怆基调。

中间部分讲述一位老将的故事:他年轻时胸怀治国良策却无人赏识,直到晚年才有机会施展抱负。诗中用"当阳宰"(地方官)的典故,表现他即使身处小职位也能建立功勋——像在汉水边种植朱华(象征功业)那样有所作为。当国家危难时("宫阙化为废墟"),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官却展现出惊人勇气,像挥戈返日的英雄般力挽狂澜。

最后转入对人生的感慨:这位英雄晚年却只能为五斗米折腰,百年人生充满不甘。最终他选择归隐江南,放下功名利禄("藏起弓箭辞别官印"),在春光中了却余生。结尾的"江南春"与开篇的萧瑟秋景形成强烈对比,暗示着从壮烈到淡泊的人生转变。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力量的交织:一方面是"断鳘炼石""挥戈回日"的壮士豪情,另一方面是"栖栖五斗""鞅鞅百年"的现实无奈。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通过四季更替的意象自然流露,让读者看到一位英雄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妥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