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山野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闲适的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诗人迷失在桃源般的路上,四周是茂密的夏木。这里的"桃源"并非实指,而是形容景色如世外桃源般美丽。"千章夏木稠"用夸张手法表现树木之多之密,让人感受到夏日森林的繁茂。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部分:青翠的山峰高耸入云,白色的浪花仿佛带着云彩流动。这两句用"排"和"挟"两个动词,把静止的山和流动的水都写活了。接着写听到樵夫的歌声随风飘散,看到雨后的桐花凋落。这里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写,让画面更加立体。
最后两句写诗人特别喜爱河边的柳树,因为它常常系着渔船。这里的"怜"是喜爱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写柳树"惯系"船只,赋予柳树人的习性,显得亲切可爱。
全诗通过迷路、看山、观水、听歌、赏花、爱柳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一个悠闲自在的夏日漫游过程。诗人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把普通的山水景物写得生动有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