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明堂裴主簿
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卢照邻悼念好友裴主簿的深情之作,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离别的痛苦和珍贵友情的回忆。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回忆往昔情谊(前八句) 诗人用"三十载""数百年"形容两人家族世代交好,像古代潘安和杨家的世交,又像秦国晋国联姻般亲密。他们曾在洛阳道上谈笑风生,在茂陵田间赏花望月,一起悲伤一起欢乐,经常并骑出游、把酒言欢。这些日常片段勾勒出知交好友的深厚情谊。
2. 突闻噩耗的震惊(中间六句) 诗人本以为好友能官运亨通("调金鼎"指担任要职),却突然听闻去世的消息("掩玉泉"喻死亡)。路过他们曾共饮的酒肆,看到曾促膝长谈的竹林,物是人非。旧琴蒙尘无人弹奏,新栽的树也笼罩着哀愁。就像宝剑突然失去主人,只能空悬壁上,充满无力感。
3. 送别挚友的悲痛(最后四句) 用"秋叶飘散"比喻宾客离散,"夜川流逝"暗喻生命无常。最后两句尤为动人:诗人站在松柏环绕的墓前放声痛哭,想到阴阳相隔的路途竟有千里之遥,将永别的哀伤推向高潮。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黄公酒炉""竹林"等具体地点唤起共同记忆 - "琴无复雪"(琴上积灰)的细节描写 - 结尾"松台路几千"将地理距离转化为生死距离 - 通篇不用艰深典故,就像对老友倾诉般自然真挚
这种把个人悲痛转化为永恒生命思考的写法,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和失去挚友的彻骨之痛。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