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寺秋景,同时透露出诗人与禅师分别时微妙的情感。
前两句用"碧峰""夕阳"勾勒出寺庙的地理环境——青翠山峰间,寺门向着远方夕阳敞开,画面开阔又带着一丝寂寥。三四句通过"飞锡"(禅师的手杖)和"孤云"的意象,巧妙写出禅师独来独往的洒脱,以及诗人看到云朵时的疑问,暗示自己内心的波动。
五六句是经典的环境描写:寒潭倒映着冷月,秋雨打湿了青苔。这两个画面看似简单,但"寒""白""秋""青"这些颜色词的搭配,营造出清冷幽静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中的凉意和湿润。
最后两句写送别场景。诗人在城东送别禅师后,看到骏马回程却感到"羞看"。这个"羞"字很耐人寻味,可能是觉得自己尘缘未了,比不上禅师的超脱;也可能是离别时的不舍让自己不好意思。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比直接说"舍不得"更有味道。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画的山水画,有远山、寺门、孤云、寒潭等景物,又有人的活动贯穿其中。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刻画,让读者能感受到山寺的宁静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