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诗 其三 梁比部有誉
梁生南海彦,早岁握明珠。
滔荡秉大节,深湛思独殊。
献赋聊薄游,偶与同好俱。
杨榷得宜筌,清响奋天衢。
大雅一以振,巴人空滥竽。
浊世多局促,中怀惨不舒。
振衣谢尘网,逝将还旧庐。
增城与罗浮,仙人可等期。
伊余薄世恋,夙昔同玉趋。
安得凌风翼,与尔长相须。
滔荡秉大节,深湛思独殊。
献赋聊薄游,偶与同好俱。
杨榷得宜筌,清响奋天衢。
大雅一以振,巴人空滥竽。
浊世多局促,中怀惨不舒。
振衣谢尘网,逝将还旧庐。
增城与罗浮,仙人可等期。
伊余薄世恋,夙昔同玉趋。
安得凌风翼,与尔长相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梁有誉的才子,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人物形象 开篇就说梁有誉是岭南的杰出人物("南海彦"),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早岁握明珠")。他为人豁达正直("滔荡秉大节"),思想深刻独特("深湛思独殊"),是个有气节有深度的文人。
才华展现 梁有誉通过写文章("献赋")短暂游历京城,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言论精妙("杨榷得宜筌"),作品清雅超凡("清响奋天衢"),像高雅的《大雅》诗篇一样振兴了文坛,让那些平庸之作("巴人"指俗曲)相形见绌。
处世态度 诗人感叹现实世界太压抑("浊世多局促"),梁有誉内心苦闷("中怀惨不舒"),最终选择洒脱离开官场("振衣谢尘网"),回到家乡隐居。提到增城、罗浮两座仙山,暗示他追求超脱尘世的生活,像仙人一样自由。
情感共鸣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心里话:他说自己原本也对世俗有所眷恋,但一直和梁有誉志趣相投("同玉趋"是比喻共同追求高尚)。他渴望能长出翅膀("凌风翼"),永远追随这位挚友,表达了深厚的惺惺相惜之情。
核心魅力 全诗用明快语言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不慕名利的文人形象,通过对比世俗的污浊与隐逸的高洁,突出了梁有誉的脱俗品格。最后真挚的友谊表白,让诗不仅有赞美,更有温暖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