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南方海洋世界,用简单明快的意象传递出怅然若失的情感。
前两句"南国珊瑚树,好裁天马鞭"像童话开场:南方海底的珊瑚树长得像天马的鞭子。这里用"天马"暗示神奇事物,把普通珊瑚写得充满仙气,展现出诗人浪漫的想象力。
后两句笔锋一转:"鱼龙不解语,海曲空婵娟"道出孤独感。海底的鱼龙听不懂人话,月光下的海面(婵娟指月亮)虽然美丽却无人共赏。"空"字特别点出这种徒有美景却无人理解的寂寞。
全诗就像用四句话讲了个微缩童话:先展现神奇的海底世界,再突然揭示这美丽背后的孤独。诗人可能借海底奇景比喻现实——世间虽有许多美好事物,但知音难觅,最终只能对着美景独自叹息。这种把奇幻画面和人类情感巧妙结合的手法,让短短20个字的小诗既好看又耐人寻味。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