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彦徵画
玉堂学士之孙子,文雅风流世无比。
沤波亭上客阑时,戏写吴兴好山水。
远山疑是弁山青,近山金盖与云平。
两峰翠峙势如削,中有滉瀁双溪清。
溪上村村桑柘绿,桥下修林覆茅屋。
春风酒熟鸡豚肥,野老过从少拘束。
迩来风尘十载馀,可怜乐土皆邱墟。
只今独有苕溪上,有水有山如此图。
吾生颇识山林趣,按图拟问田园计。
何时长啸来山中,与君放旷人间世。
沤波亭上客阑时,戏写吴兴好山水。
远山疑是弁山青,近山金盖与云平。
两峰翠峙势如削,中有滉瀁双溪清。
溪上村村桑柘绿,桥下修林覆茅屋。
春风酒熟鸡豚肥,野老过从少拘束。
迩来风尘十载馀,可怜乐土皆邱墟。
只今独有苕溪上,有水有山如此图。
吾生颇识山林趣,按图拟问田园计。
何时长啸来山中,与君放旷人间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的田园画卷,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开头四句介绍画作背景:画家赵彦徵是书香门第的后代,在沤波亭与朋友聚会时,即兴画下了家乡吴兴(今湖州)的美景。这里用"戏写"二字,显得轻松随意,突出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中间八句具体描写画中景色:远处弁山青翠,近处金盖山与云平齐,两座山峰对峙如刀削,山下双溪清澈流淌。溪边桑树柘树碧绿,小桥下树林掩映着茅屋。春天里酒香四溢,鸡肥猪壮,村民往来不拘礼节。这些描写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一派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
最后八句转入抒情:诗人感叹十年来战乱让这片乐土变成废墟,如今只能在画中看到这样的山水。他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友人一起在山中无拘无束地生活。结尾"放旷人间世"点明主旨,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疏离。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先写画中景,再抒心中情,由实入虚,情景交融。通过对理想化田园图景的描绘,反衬出现实的动荡不安,表达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归隐生活的情怀。诗中"春风酒熟""野老过从"等细节描写,使画面生动可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朱斌
字文质,吴江人。至正十三年乡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