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酷暑中修行的场景,传递出"心静自然凉"的禅意。
前两句写实:三伏天里僧人关着门,只披一件僧袍静修,屋外连遮阴的松竹都没有。这种极简环境凸显修行者的苦修精神。
后两句说理:真正的禅修不在于环境(不必非要有山水),只要内心平静,就能熄灭燥热(火指烦恼),自然获得清凉。这里"火"是双关,既指天气炎热,也指内心烦躁。
全诗用最朴实的夏日场景,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外在条件不重要,内心安定才是关键。就像现代人常说"心静自然凉",这种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境界,正是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