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2014.8.24上午)

沪上人来诵妙词。
师承万马好风仪。
丽娃河畔行吟久,康乐园中解道迟。
明得失,论参差。
百年词史事纷披。
旗亭一曲樽前令,击箸长歌可待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鹧鸪天》用现代语言解读,像是一封写给诗词传承者的温暖手札。

上阕像镜头切换:上海友人吟诵着好词,学者风范如万马奔腾般大气。丽娃河(华东师大)和康乐园(中山大学)两个校园场景,暗示着诗词教学在不同时空的延续——一个早已吟咏,一个稍晚领悟,但都在传承同一种文化血脉。

下阕转入更深层的思考:品评诗词要明白优劣(明得失),也要包容差异(论参差)。"百年词史"如展开的画卷般纷繁复杂,而"旗亭"典故(唐代诗人酒楼赛诗的佳话)则勾起对知音共饮的向往——最后那句"击箸长歌可待谁",既是期待能一起击节高歌的知己,也是对诗词传承者的深情呼唤。

全篇妙在把学术传承写得生动如聚:有地理空间的呼应(上海-广州),有时间维度的延伸(百年词史),更有"击箸长歌"这样充满画面感的邀约,让严肃的学问透出酒香墨韵般的人情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