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西园初熟果实献给贵客的温馨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
前两句点明场景:西园的果子刚成熟,贵客到来让主人心情愉悦。"上客"指尊贵的客人,"心逾惬"就是心情更加舒畅,简单几个字就写出了主客之间的融洽氛围。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果实形象:刚摘下的果子还沾着果粉,有些果子带着未落的红叶。饱满的果实像精心雕琢的美玉,鲜艳的颜色像美人涂了胭脂的脸颊。这里用"凝粉"形容果皮上的白霜,"飘红"指果红叶绿相映成趣,"琼实"比喻果实如玉般晶莹,"妆颊"把果子比作美人,非常形象。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把这些精心挑选的果子作为礼物,衣袖都沾染了果香。"佳期"既指美好的相会时刻,也暗含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清芬"的果香萦绕衣袖,让这个馈赠显得格外雅致。
全诗通过采摘、挑选、馈赠果实的过程,展现了唐代文人优雅的生活情趣。没有直接写人,但通过"上客""佳期"等词,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重视,以及主客之间真挚的情谊。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日常待客小事写得诗意盎然,体现了古人"生活即诗"的审美情趣。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