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高山寺庙中的僧人生活,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美感。
前四句像一幅山水画:僧人住在稽亭山顶的寺庙里,弯曲的走廊和楼阁仿佛伸入云中。通往寺庙的山路要穿过十里松林,山泉从三重山洞中流出。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寺庙的清幽与超脱尘世的意境。
后四句写僧人的修行生活:他已经游遍名山大川,现在回到家乡的寺庙。回到旧居后,他会在林间漫步、静坐吟诗,还会登上讲经说法的台座。这展现了僧人既云游四方又回归本心的修行历程。
整首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把高山寺庙的景致和僧人的修行生活写得生动传神。松林、山泉、云雾这些意象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氛围,而僧人"闲吟""登台"的日常又透露出禅意生活的自在与充实。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远离喧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