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答衣谷,兼以为别
江上雁绳斜,酒初阑、早又断肠今夕。
无语咽寒云,漂零久、忍问西湖消息。
六桥烟月,那时曾弄梅边笛。
落叶如潮秋寺晚,都是梦中游历。
而今蕉萃南朝,算斜阳燕子,似曾相识。
莫更上离亭,荒烟外、残柳丝丝愁织。
重逢记得,蘼芜一抹伤心碧。
只恐镫凄疏雨夜,瘦损茂陵词客。
无语咽寒云,漂零久、忍问西湖消息。
六桥烟月,那时曾弄梅边笛。
落叶如潮秋寺晚,都是梦中游历。
而今蕉萃南朝,算斜阳燕子,似曾相识。
莫更上离亭,荒烟外、残柳丝丝愁织。
重逢记得,蘼芜一抹伤心碧。
只恐镫凄疏雨夜,瘦损茂陵词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时的伤感与对往事的追忆,情感细腻,画面感很强。
上片(前半部分)以江上斜飞的雁群开篇,暗示离别。酒宴刚结束,今夜又要承受断肠之痛。寒云无声,漂泊已久,连打听西湖近况都成了不忍触碰的心事。回忆当年在西湖六桥赏月、梅边吹笛的快乐时光,如今秋寺落叶如潮,那些美好都成了梦中的片段。
下片(后半部分)转向现实。南朝(暗指南宋)衰败,夕阳下的燕子似曾相识,更添物是人非之感。劝人别上离亭(送别之地),因为荒烟中摇曳的残柳只会织出更多愁绪。即使重逢,眼前也不过是荒草萋萋的伤心景象。结尾最动人:怕的是在凄风苦雨的夜晚,灯火昏黄,思念会让诗人(或友人)像司马相如(茂陵词客)一样消瘦憔悴。
全词用雁、酒、落叶、残柳等意象堆叠愁绪,将个人离别与家国兴衰糅合,既有"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又有"雨夜思人"的缠绵。最妙的是把无形愁思化作可触摸的画面——比如"残柳丝丝愁织",让读者仿佛看到愁绪正被柳条一针一线编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