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元旦归横铺坟前作

似陇头云、风中絮、更似高天明月。
家山随处是,也家山处处,寄为飘楫。
冷洞流霜,破槐鞧屋,季子不来凄绝。
相思如海也,况槐经久斫,屋为人劫?
甚散木颓魂,归车犹碾,腑中冰雪?
江湖千古色。
自来来往往尘边叶。
尽黄昏、荆蒹冻雁,柏石潜乌,问谁探、小冈孤穴?
穴里人知否?
下更有、汉秦枯骨。
但笑比、春葳叠。
诛茅斫土,亦我他年永宅。
再看榭台马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元旦回乡扫墓时的复杂心情,用现代语言解读就是:

上片(前半部分) 1. 漂泊感:开篇用"云、絮、明月"比喻自己像无根浮萍,虽然家乡处处可安身,却始终像漂泊的小船。 2. 破败景象:描写老家破屋、枯槐、寒霜等萧瑟场景,暗示家族衰败。"季子不来"用典(苏秦典故)暗指自己功名未就的羞愧。 3. 双重痛苦:既思念亲人(相思如海),又目睹祖宅被毁(槐树被砍、房屋被占),归乡路上心如刀割("腑中冰雪")。

下片(后半部分) 1. 人生感悟:把历史比作江湖,人就像落叶般渺小。黄昏中荒草、冻雁、乌鸦的意象烘托孤寂。 2. 生死对话:对着坟墓自言自语,想到地下不止有亲人,还有更古老的亡魂(汉秦枯骨),突然觉得生死界限模糊。 3. 豁达看透:最后自嘲一笑——现在清理墓地茅草,将来这里也是自己的归宿。末句"榭台马辙"暗指繁华终成过眼云烟。

核心魅力: - 现代共鸣:每个游子都懂的这种"近乡情怯"——既思念家乡,又害怕面对物是人非。 - 生死哲思:扫墓时人人都会有的"终有一死"的顿悟,被写得既苍凉又洒脱。 - 画面感强:像电影镜头般从漂泊的云(开篇)切换到坟墓的冻土(结尾),极具冲击力。

通俗版总结:这首词就像一个人站在祖坟前拍vlog,镜头扫过老家的破房子,嘴里念叨着"混得不好没脸见祖宗",但看着荒草里的乌鸦,突然想通"反正几十年后我也埋这儿,计较啥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