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夫谣(黔人能歌之,予为之增损其语作谣)
担夫来,担夫来,尔何为者军当差。
朝廷养军为杀贼,遣作担夫谁爱惜。
自从少小被编差,垂老奔忙何暂息。
只今丁壮逃亡尽,数十残兵浑瘠黑。
可怜风雨雪霜天,冻馁龙钟强鞭迫。
手抟麦屑淘水餐,头面垢腻悬虮虱。
高山大盘坡百盘,衣被肩穿足无力。
三步回头五步愁,密箐深林惊虎迹。
归来洗足未下坡,邮马又报官员过。
朝亦官员过,暮亦官员过。
贵州舆图手掌大,安用官员如许多。
太平不肯惜战士,一旦缓急将奈何。
噫嘻乎,一旦缓急将奈何!
朝廷养军为杀贼,遣作担夫谁爱惜。
自从少小被编差,垂老奔忙何暂息。
只今丁壮逃亡尽,数十残兵浑瘠黑。
可怜风雨雪霜天,冻馁龙钟强鞭迫。
手抟麦屑淘水餐,头面垢腻悬虮虱。
高山大盘坡百盘,衣被肩穿足无力。
三步回头五步愁,密箐深林惊虎迹。
归来洗足未下坡,邮马又报官员过。
朝亦官员过,暮亦官员过。
贵州舆图手掌大,安用官员如许多。
太平不肯惜战士,一旦缓急将奈何。
噫嘻乎,一旦缓急将奈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贵州挑夫的血泪故事,核心是替底层劳动者鸣不平。咱们分段来看:
1. 挑夫的悲惨日常 开头就像纪录片镜头:一群挑夫被军队抓差,本该打仗的兵却让老百姓当苦力。这些挑夫从小被征用,到老都不得休息。现在年轻人全逃光了,只剩几十个面黄肌瘦的老弱病残,风雨里饿着肚子还被鞭子抽着干活。吃的是麦糠泡水,头上长满虱子,衣服磨破肩膀,爬高山时腿都打颤。
2. 双重压迫的绝望 最扎心的是这段:挑夫刚下山脚还没洗脚,驿站又喊"大官来了"。贵州地图就巴掌大,哪来这么多官员天天视察?白天也来官,晚上也来官,老百姓根本伺候不完。这里用重复的"官员过"三个字,像紧箍咒一样让人窒息。
3. 作者的愤怒呐喊 最后两句是爆点:太平年月不把士兵当人,万一打仗谁去拼命?就像现在某些公司平时压榨员工,真到危机时刻没人愿意出力。两个"将奈何"的重复,把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推到顶点。
这首诗的厉害之处: - 画面感极强,像看了一部现实主义电影 - 用挑夫代表所有被压迫的劳动者,今天读依然有共鸣 - 最后两句堪称古代版"996福报论"的反讽 - 语言特别接地气,不用典故也能戳心窝子
本质上是在骂官僚主义害民误国,放在今天依然适用——那些形式主义的检查、层层加码的摊派,和诗中"朝暮过官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