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乐 春夜写怀

象管慵拈,鹅笙懒炙,春困斜倚围屏。往事难追,旧愁易惹,更添夜雨淋铃。

记一骑衫痕似血,半夜簟纹如水,凤凰桥上吹箫,虾蟆陵下呼鹰。

几处秋千绿水,风弄影、筛碎碧潭星。

秋娘一去,酒徒何处,万水千山,有影无形。纵有日、重游洛下,再过秦川,鹤发相逢话旧,觅遍楼台,祇剩寒鸦与乱萤。

十载浮名,半生故国,且剩閒身,野寺山家,布袜青鞋,花前到处飘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在春夜里的孤独回忆,像一部泛黄的老电影。上片用几个生活细节开场:笔懒得拿,乐器不想吹,困倦地靠着屏风——这些慵懒动作背后,是主人公打不起精神的状态。夜雨声突然把记忆拉回过去,他想起自己年轻时鲜衣怒马的快意时光:衣衫染血(可能指打猎)、夏夜睡在清凉的竹席上、在凤凰桥吹箫、虾蟆陵打猎。最动人的是"秋千绿水"三句,用风吹碎水中星影的画面,定格了青春里某个闪闪发光的瞬间。

下片情绪急转直下。当年一起喝酒的朋友散了,像被万水千山隔开的影子。就算将来能重回故地,人也老了,只能和旧相识在寒鸦乱飞的废墟里话当年。最后"十载浮名"到结尾是看透人生的自白:半辈子追逐功名,如今只剩个自由身,穿着布鞋在山寺野花间流浪。全词最妙的是时空跳跃,春夜的困倦、青春的张扬、暮年的苍凉像蒙太奇般交织,而"筛碎碧潭星"这样的神来之笔,让整首词的惆怅都闪着细碎的光。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