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 其八
我行半天下,始到东海隅。
水落嶕石出,中飞两鹈鹕。
情知瑰奇产,势与险阻俱。
在夷岂必陋,虽圣犹乘桴。
吭风丹穴凤,尾雨青丘狐。
幸随任公子,不愧七尺躯。
水落嶕石出,中飞两鹈鹕。
情知瑰奇产,势与险阻俱。
在夷岂必陋,虽圣犹乘桴。
吭风丹穴凤,尾雨青丘狐。
幸随任公子,不愧七尺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一路旅行到东海边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探险的豪情和对自然奇观的赞叹。
开头四句像旅行日记:诗人走遍大半个中国,终于来到东海边。退潮时露出嶙峋礁石,看见两只鹈鹕(一种大水鸟)从礁石间飞过。这里用"水落石出"的常见景象带出意外发现,就像我们旅游时突然遇见惊喜。
中间六句是诗人的感悟:知道珍贵奇景往往藏在险要之地,就像俗话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他反驳了"偏远地方一定荒凉"的偏见,借用孔子"乘木筏渡海"的典故,说明圣人也会探索未知。接着用神话中的丹穴凤凰(迎着风鸣叫)和青丘狐(尾巴扫过带来雨)比喻东海的神秘,让普通的海边景色顿时有了神话色彩。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任公子"这个钓鱼高手的典故,诗人幽默地说:跟着这样的高人探险,我这七尺男儿也不算白活!就像现代人说"跟着探险家混,我这趟值了"。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旅行写得像神话冒险:看礁石联想到凤凰,见狐狸尾巴想到降雨,最后还要和古代名人比一比。诗人用轻松的语气告诉我们:只要带着好奇心上路,日常旅行也能变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