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为赋游仙诗三章 其三 (乙丑)
功修未到出山来,花雨缤纷扫不开。
诸葛也知多道气,刘伶到底是仙才。
吹萧应悔骑黄鹤,种玉于今付绿梅。
世味尘缘都悟澈,乘槎及早返蓬莱。
诸葛也知多道气,刘伶到底是仙才。
吹萧应悔骑黄鹤,种玉于今付绿梅。
世味尘缘都悟澈,乘槎及早返蓬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时隔五年重游旧地时,触景生情写下的感慨之作。全诗通过一系列典故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前两句"功修未到出山来,花雨缤纷扫不开"像是说:我修行还没到家就匆匆入世,结果被世俗的繁华迷了眼(花雨象征纷扰的世俗诱惑)。这里用"扫不开"生动表现了人在红尘中身不由己的状态。
中间四句连用三个历史人物:诸葛亮(治国能臣)、刘伶(醉酒避世的隐士)、骑鹤吹箫的仙人(道教典故),通过对比表达人生选择的两难——是像诸葛亮那样建功立业,还是像刘伶那样放浪形骸?而"吹箫应悔"暗示即便成仙也可能有遗憾。
最后两句"世味尘缘都悟澈,乘槎及早返蓬莱"是全诗主旨:既然看透红尘(世味尘缘),不如趁早乘船(槎)回归仙境(蓬莱)。这里的"返"字很妙,暗示人本属于更高洁的精神世界。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感。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花雨、黄鹤、绿梅等优美意象,把"人生该如何选择"这个永恒命题写得既含蓄又深刻。特别是结尾的"及早"二字,透着过来人的急迫,让读者也不禁思考:我们是否也该在适当时候,放下执念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