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一九一一年)
彭泽怀归早。
便相携、飘然琴鹤,扁舟风好。
笑谢钓龙台上月,从此闭门却埽。
且消受、江村蟹稻。
林下盘桓曾几日,忍诗囊、忽弃平生稿。
秋瑟瑟,惊宿草。
风尘能吏知多少。
只先生、十年依旧,风襟月抱。
诗笔能回天地意,一夕可门淫潦。
替呼吁、苍生枯槁。
万斛红陈天府惠,展瑶章、岂独寿梨枣。
穷檐命,仗再造⑴。
便相携、飘然琴鹤,扁舟风好。
笑谢钓龙台上月,从此闭门却埽。
且消受、江村蟹稻。
林下盘桓曾几日,忍诗囊、忽弃平生稿。
秋瑟瑟,惊宿草。
风尘能吏知多少。
只先生、十年依旧,风襟月抱。
诗笔能回天地意,一夕可门淫潦。
替呼吁、苍生枯槁。
万斛红陈天府惠,展瑶章、岂独寿梨枣。
穷檐命,仗再造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11年,主题是赞美一位清廉高洁的官员辞官归隐,同时展现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上阕(前八句)用陶渊明辞官的典故开篇,描写主人公带着琴和鹤(象征高雅情操)乘小船潇洒离开官场。他笑着告别曾经办公的钓龙台,决定闭门隐居,享受乡村的螃蟹和稻米。但隐居没几天,他突然决定放弃写诗——这里"忍诗囊、忽弃平生稿"暗示他内心并不平静,秋风吹起草叶的萧瑟景象触动了他的忧思。
下阕(后八句)转入议论:官场上有能力的官员很多,但像这位先生十年如一日保持清风明月般品格的人很少。他的诗笔有改变现实的力量("能回天地意"),当一夜暴雨造成水灾时,他立即为受苦百姓发声。"万斛红陈天府惠"指朝廷发放的救灾粮食,而他的文章(瑶章)价值不仅在于能刻印流传(寿梨枣),更在于能挽救贫苦百姓(穷檐)的生命。
全词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主人公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又突出他心系苍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穷檐命,仗再造"六个字,把文人诗词和民生疾苦紧密联系,升华了主题。语言上巧妙运用"琴鹤""蟹稻"等具体意象,使抽象品格变得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