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和人生哲理的画面,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集云峰下四藤条,千载谁知恨未销"像是在说:在高耸的集云峰下,几根藤条静静垂挂,千百年来无人知晓它们心中未消的遗憾。这里用藤条象征人生中那些难以释怀的执念或遗憾,即使时间流逝也无法完全放下。
后两句"去去全身担荷得,石龙依旧碧岧嶢"则笔锋一转:放下吧,把一切都承担起来,你会发现石龙峰依然巍峨青翠。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接纳和放下,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一切时,就会发现世界依然美好如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放下执念、接纳人生的智慧。藤条的"恨"与石龙峰的"依旧"形成对比,暗示烦恼源于内心,而自然永恒不变。诗人用简单意象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放下才能看见永恒的美好。
释子益
释子益(?~一二六七),号剑关,剑州(今四川剑阁)人。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初住隆兴府兴化寺。移住隆兴府云岩寿宁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福州西禅怡山长庆寺。三年卒。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剑关子益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林希逸所撰序。释子益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