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在野外漫步的闲适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田园之趣。
开篇两句勾勒出开阔的视野:四周群山耸立,田野广阔,近处是炊烟袅袅的人家,远处是宁静的村庄。这就像一幅水墨画,把远山、田野、村落都装了进去。
中间四句特别精彩。诗人听到灵隐寺的钟声从鸟群飞过的远方传来,看到花瓣飘落的溪水,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般的武陵源。他说眼前的一切都像画一样美,但这不是用笔画出来的;所见所闻都充满诗意,却不需要用言语表达。这里用"鸟外"形容钟声的悠远,"花边"写流水的诗意,非常巧妙。
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农人插秧的生动场景,看得入迷忘了回家,拄着藜杖徘徊到黄昏。一个"闲"字点出了整首诗悠闲的基调,"欲忘返"则生动表现了被田园生活吸引的状态。
全诗用白描手法,把远山、田野、钟声、流水、农忙等元素自然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所见皆美"的生活态度——不用刻意寻找,平凡的自然景象中处处是画,时时有诗。这种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光,至今仍能给我们启发。
洪炎
洪炎(1067~1133),字玉甫,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外甥,出生书香门第,由祖母启蒙,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