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 其七 王侍中粲怀德

伊昔值世乱,秣马辞帝京。既伤蔓草别,方知杕杜情。

崤函荡丘墟,冀阙缅纵横。倚棹泛泾渭,日暮山河清。

蟋蟀依素野,严风吹枯茎。鹳鹢在幽草,客子泪己零。

去乡三十载,幸遭天下平。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侍宴出河曲,飞盖游邺城。朝露竟几何,忽如水上萍。

君子笃恩义,柯叶终不倾。福履既所绥,千载垂令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王粲的人,在乱世中离开京城,经历战争苦难后终于迎来太平盛世的故事。

前半部分写战乱场景: 他告别京城时像被野草分开一样难过,路上看到崤山函谷关变成废墟,皇宫也倒塌了。乘船经过泾河渭河时,傍晚的山河显得格外凄凉。蟋蟀躲在荒原,寒风吹着枯草,水鸟藏在深草丛中,让他这个游子忍不住落泪。

后半部分写太平生活: 离开家乡三十年后终于天下太平,贤明的君主赏赐他华贵的官服。他陪着君王在黄河边饮宴,坐着豪华马车游览邺城。但想到人生短暂如朝露、浮萍,他更珍惜情义,像大树始终挺立。最后获得福禄安宁,美名流传千年。

全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时代变迁: 1. 用"蔓草别""枯茎"等意象生动表现战乱创伤 2. "山河清"与"丘墟"形成强烈对比 3. 从"泪零"到"嘉赏"的转折体现乱世到治世的变化 4. 结尾升华到对情义和名誉的珍视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劫后余生的感慨:经历过苦难的人,更懂得珍惜太平,看重情义胜过富贵。就像我们现代人经历困难后,会更珍惜平凡幸福一样。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