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市上歌送米仲诏还令铜梁

莫歌蜀道难,莫歌蜀道易。蜀难蜀易何足云,请君且看长安市。

长安市上舞春风,轹辐扬鞭处处逢。绣陌千条车似水,香尘万斛马如龙。

玉作双轮金作马,左驰右突不复疑。开山岂倩灵威伯,驾海宁用无支祈。

自言一生好身手,奔腾不分飞廉后。自言举足尽康庄,趫趠直出章亥傍。

岂知跬步有反覆,夷险平陂原倚伏。羊肠鸟道森眼前,何必蚕丛与鱼服。

风尘道路总悠悠,前倾后覆无时休。蹄涔慎勿忽衣袽,平地往往摧华辀。

铜梁仙令米仲诏,襆被长吁何扰扰。五年三度走峨岷,秣马脂车如制鹞。

翩翩昨日来朝天,两拳不挟一文钱。妻寒儿馁岂暇问,尚方旅实空累然。

青珠锡碧既璀璨,璆铁银镂尤精研。千盘百折幸弛担,稽首毕献明堂前。

帝傍之鬼问私觌,令有两拳张不得。仓皇称贷复破产,猾吏奸胥犹咤叱。

白昼鼠狐已如此,何问陷阱与罟获。难行路,路行难,石栈天梯尚可攀。

春明门内地数尺,令我踯躅不得开心颜。君是帝城人,我是帝城客。

共问帝城乐,如何舌长咋。褒斜滟滪徒区区,畏途尚在长安陌。

高台洒酒共歌骊,飒飒秋风竹马嘶。此日帝城君自见,双凫莫惜更西飞。

西飞何日过三峨,长安回首畏途多。追锋若出长安市,莫忘长安市上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古代长安城的繁华表象与官场现实的残酷,核心思想是:表面风光的长安城,其实比险峻的蜀道更危险难行。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长安的虚假繁荣(开头到"平地往往摧华辀") 诗人先用夸张手法描写长安街市:金玉装饰的马车、香尘弥漫的道路,看似极尽奢华。但笔锋一转,指出这种"平坦大道"暗藏危机——车轮随时可能翻覆,平坦路面反而比蜀道的悬崖更危险。这里用行车比喻官场,暗示表面光鲜的仕途实则步步惊心。

2. 米仲诏的遭遇("铜梁仙令米仲诏"到"何问陷阱与罟获") 通过具体事例揭露官场黑暗:米县令进京朝见,耗尽家财准备贡品,却被贪官勒索到破产。这段白描手法真实残酷,连"两拳不挟一文钱"的清官都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明腐败已渗透到制度骨髓。

3. 点明主旨("难行路"到结尾) 最后用强烈对比收尾:蜀道的悬崖峭壁尚可攀登,但长安城平坦的几尺地面却让人寸步难行。诗人提醒友人:真正的险途不在高山深谷,而在繁华帝都的官场规则中。

艺术特色上,全诗用行车比喻贯穿始终,把"香车宝马"和"车毁人亡"形成反差;大量使用"自言""岂知"等转折词,制造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口语化的"何足云""慎勿忽"等表达,让说理更接地气。

本质上,这是首披着送别诗外衣的社会批判诗,用蜀道与长安的错位对比,揭露了古代官场"表面平坦,内藏杀机"的生存真相。今日读来,其中关于权力腐败的警示依然发人深省。

0